开始尝试obsidian作为笔记管理应用,因为notion被墙,导致有段时间我一直无法使用.而相关的笔记都记录在notion上,这导致了一个死循环.
obsidian是基于本地md格式文件的,所有数据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有十足的安全感. 也是最近两天开始尝试,有很多迷惑的地方.之前 Evernote、bear、notion、Tiddlywiki都尝试过,一直没有是否满意的软件.期待这款效果如何.
配合 dropbox 这类同步工具可以做到历史版本的回滚. 也不用担心笔记的丢失了.
无用的收藏
自从使用 Evernote之后,我一直在收集文章,到 Notion. 可是真正做的回顾整理的很少,基本都是看过为止, 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.
折腾工具
笔记工具换了这么多,一直没有让我满意的,花费在这上面的实际可能比我写笔记的时间都多,实在是让我苦恼.真的不想再去折腾工具了…
使用
抛弃原先的文件结构,不再关心文件管理. 所有笔记都通过双向链接来管理用自己的话写笔记形成网状结构,尽可能的找出新笔记和之前的关联点.每天使用日期来命名, 记下当天所有笔记,之后在整理归档.
Tags 的使用
标签作为文件的类型索引, 每天定时清理临时笔记.
link的使用
**推荐的分类**1. **Projects项目: 一系列依附于(有截止日期的)目标的任务**
比如开发一款完整的应用程序;制定某个项目计划;撰写一篇博客文章;确定最终的产品规格;参加会议等。
2. **Areas领域 : 要维持一段时间的活动的区域**
比如健康领域,财务领域、专业技能领域、写作领域等
3. **Resources资源:持续维护、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活跃话题**
比如习惯养成、项目管理、音乐、做笔记、建筑设计
4. **Archive档案: 包含其他三个类别中的失效项**
比如已经完成或者变成非活跃状态的项目,不再致力维护的领域,不再感兴趣的资源
---
ps: 不做任何的分类, 即使是para的分类方式也让我非常困惑, 执迷于原先的分类体系之中.
和 notion 的对比
目前notion的问题是太重量级了,导致我写过的笔记会重复, 写过的笔记是在没有再次打开的欲望. 层层叠加的文件打开非常没有效率.虽然支持的格式很多,又能够分享给别人,但是没办法解决笔记多了之后管理的问题.
和 Tiddlywiki 对比
tiddlywiki 上的所有文件都在一个html上, 但是打开和查看都不太方便.优点很多,曾经有段时间用tiddlywiki 写字觉得非常爽, 但是痛点就是查看问题, 文件无法在移动端很好的预览, 文件导出也是问题. 使用了一段时间还是放弃了.
评论